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紫燕妮教你养生保健,快乐你我TA!

好东西要给好友分享!引用别再编辑!也请支持一下右侧或最下面的广告谢了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不上火的生活02-----重视人体的火力  

2009-11-05 13:17:11|  分类: 不上火的生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"火"是消耗元气的罪魁,是诸多病症的根源,不上火的生活是身心合一的健康生活。如何才能过上"不上火的生活"呢?本书分别详述了心火、肝火、胃火、肺火和虚火的种种症状和去"火"妙法,提出了"阳光下扩胸"等多种养心之方。不上火的生活02-----重视人体的火力 - 51zhuanq - 51zhuanq的博客

    “ 元  ” 是最初、 最根本的意思,“阳”是人体的能量,元阳、阳气就是人身最根本的能量、最根本的动力,是它们推动着身体各个器官机能的运转。

   

 人身无火犹如天空失去太阳

    《 素问》 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,则折寿而不彰。故天运当以日光明。”

    人身之于阳气,如同天空之于太阳,人身失去阳气,寿命就不能长久了。天空有太阳才有光明。

    中国文化中有“ 阴” 和“ 阳” 的概念,中医尤其讲究这个。“阴”是指有形的、冷的、暗的、静的东西,具体到人体,就是血、精、津等等。而“阳”是指无形的、热的、明亮的、动的,具体到身体,则是器官、组织的功能,也称为“阳气”。

    在阴和阳之间,中医乃至多数中国人都更重视阳,也就是更重视人体的火力。

    《素问》是中医的理论基石,其中写有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,则折寿而不彰。故天运当以日光明。是故阳因而上,卫外者也。”意思是说,人体的阳气就相当于自然界的太阳一样重要。

    明朝张景岳的比喻更加具体:“天之大宝,只此一轮红日;人之大宝,只此一息真阳。凡阳气不充,则生意不广。”太阳和阳气分别是自然界和人体的“主旋律”,人身无火犹如天空失去太阳。

    金元时期的名医朱丹溪将上火列为主攻方向,他是中医中对“ 火” 的问题研究得最透彻的一个,算是上火理论的创建人了。他认为,就像自然界的太阳总比月亮大一样,人体也是“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”的。意思是说,即便是正常状态下,人身的“阳”也是多于“阴”的,总是处于微微上火的状态。因为,人只要活着,就需要火力,因此人体也时刻处于被火消耗的阴虚边缘。

    这个“阴常不足”的学说现在很被认同,所以中医一般会推荐年过40岁的男性适度地服用六味地黄丸这个平和的补阴药,就是考虑到连续40年火力的运转过程中对阴的耗伤。

    如果一个人没有了“火”,就是有阴而无阳,有血而无气,类似有米没火做不成能供身体用的熟饭。老话说“人死如灯灭”,人死后身体很快变凉,就是因为元阳耗竭了,和油尽灯枯是一个道理。

    只补血不补火,人还会血虚

    唐容川《血证论·阴阳水火血气论》:“运血者,即是气。”血要靠气的推动才能正常运行。

    中医治疗血虚从不会单开补血药,不会只让病人吃阿胶、红枣、桂圆,也绝不相信单纯补铁如吃硫酸亚铁就能解决血虚。

    单纯的补血药物和食物能使你不贫血,使你的血细胞达标、结构正常,但不能改变你的血虚状况,尽管指标正常,可就是没精神,没力气,因为你功能不行,类似有米无炊或米多火小,饭是熟不了的。

    所以,即便不贫血,只要血虚,缺乏火力,仍在须补血之列。而且,补血一定要在补血药如阿胶、生地、桂圆之外加上黄芪、党参之类的补气药,这个方子才能动起来,才能使血细胞背负氧气的能力增加。中医讲究“气为血之帅”,就是说血需要有气的统率、推动才能运行周身,才能发挥作用。

    中医有个著名的补血方剂名为“当归补血汤”,其中只有两味药,一味是当归(这是妇科“圣药”,补肝血作用极佳),一味就是补气的黄芪。有意思的是,虽然号称补血汤,但补气药黄芪的剂量却要5倍于补血药当归,这充分说明通过补气才能最终生血。

    明天请看:壮汉上火多实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02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