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老年朋友边走路边喊疼,明明只有几步路还要坐车;上完厕所后膝关节钻心的疼,需要在家人的帮忙下才能站起来。这样的情况,老人多是犯了增生性膝关节炎,也叫“膝痹症”,晚辈要多加体谅。“全国关节外科学术研讨会”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,在对1400名55~75岁中老年人抽样调查中,74%的老年人有膝关节疾病,尤其多发于绝经后的老年女性朋友。
老年人膝关节疼痛多是由于骨刺引起,骨刺即骨质增生。关节退化是一个零件磨损过程,长期的压力、拉力、损伤导致骨与骨之间的半月板变薄,润滑液变少,日子一久两侧的骨头贴在一起,长期往一个方向用力,骨头就会偏向一边,根据生物力学的原理,为了寻求平衡,另一侧骨头就会增生出相应的骨骼。这就是骨质增生的发病原理。此外,腰肌劳损、骨质疏松也是骨质增生的病因。
对付膝关节病,最有效的穴位是血海、梁丘、足三里、阳陵泉、悬钟、犊鼻。
血海在大腿内侧,髌底内侧端上2寸,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。顾名思义,血海是气血的海洋,是理血的要穴。
梁丘在大腿前面,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,髌底上2寸。梁丘也是理血要穴。中医讲究治风先治血,膝关节病变多由风邪引起,所以用血海和梁丘两穴疏通膝盖局部气血。
犊鼻在膝盖外下方,取穴时把膝弯成直角,膝关节髌韧带外侧便会有个凹陷,犊鼻就在凹陷处。穴位所在,主治所在,用犊鼻治疗膝盖疾病,属于局部取穴。
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处,是身体强壮的要穴,除了调节脾胃功能,它还有一个独特作用:疏风化湿、扶正祛邪。所以此处用足三里来祛湿、散寒。
阳陵泉在小腿外侧,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。悬钟在小腿外侧部,外踝尖上3寸,腓骨前缘凹陷处。这2个穴位也有祛风湿、通经络的作用。
可以分别对上述穴位进行按摩,用拇指掐按、拇指肚点按都行,每个穴位3~5分钟,每天1~2次。
也可以用艾条灸,重点灸犊鼻 10~20分钟,灸到皮肤发红为止,其他各穴位灸5~10分钟。每天1次。
也可将少许适量的独活、五加皮、防风、艾叶、红花、元胡、川芎药材置入布袋,加热后外敷患处,或用布袋包裹煎汤药遗下的药渣,趁热敷于患处。
有些老年朋友认为加大运动量可以“磨”掉骨刺,实际上是不科学的。老年人在晨练中需注意不要负荷过大,不要重复做一种动作,多做游泳、骑单车等不负重的运动,使得膝关节得到良好的休息。老年人爬山锻炼,因为下山时自身体重加上下冲的力量会加大对膝关节的磨损,所以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坐缆车下山。
老年朋友都知道要防止钙流失,对付膝关节病也是如此。女性闭经后,钙流失严重,可适当补充雌激素,减少钙流失。黄豆、豆浆,就是天然的植物雌激素。老年人滋养骨质还要多食胶质丰富的食物,如蹄筋、肉皮等;多喝黏稠的粥汤或黏性较多的食物,如山药、红薯、芋头、土豆等。
有一个40多岁的男士,在环卫部门工作。 2009年北京下大雪,他们环卫部门压力很大,经常凌晨就得扫雪铲雪,连续工作了几天,谁想肩部受了寒凉,致使左肩关节疼痛,手臂伸屈、抬举也疼,一痛就是一个冬天,开春了,肩痛还是没完没了,而且每逢阴雨、刮风天气,疼痛就会加剧。他很苦恼,去医院开了些西药,但只能暂时止痛,治不了根。后来他到书店找了几本药酒炮制方面的书,照着里面的方子自己泡了些药酒,都喝了1个来月了,也还是不见效。我仔细查看了他的病情,给他选用了肩髎、肩前、肩贞、阳陵泉、外关、条口、肩痛穴等穴位,针灸并用,我给他扎针,让他自己在家里艾灸,治了大约两个星期,疼痛就消失了,现在手臂已能活动自如。
肩部的常见问题就是肩周炎,多与慢性劳损有关系,也会因为风寒等外邪侵袭而致病。一般来说,人过50岁以后,身体的正气变弱,身体抵御能力不足,当身体外感风寒,或者劳累过度、扭伤,以及由于坐卧习惯不良导致筋脉长期受到压迫,都会使肩部的气血淤滞,运行不畅,从而产生炎症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