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的肿瘤防治与康复实践,使我们深切地意识到非医学手段或非生物学手段、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而我们所称的“非医学手段”,其核心就在于“心理的”、“社会的”、“人文的”、“伦理的”、“生活方式的”,一句话,这些也恰恰是新的医学模式强调所应予以关注的。
因此,我们强调中医学、西医学与非医学手段这“三驾马车”在肿瘤康复中的共同或协同作用,这是贯彻实施“新医学模式”精神的最好体现。其中,非医学手段的实施,常可以使肿瘤的防治与康复不再“跛脚”。对此,我们已经在实践中尝到了甜头。
社会支持:康复的重要环节
人们常说:“朋友是最珍贵的财富。”这其实就涉及了社会支持问题,而后者又比常理的“朋友”因素来得复杂和具体,在肿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,社会支持常显得格外重要。
社会支持理论认为:每个人都生活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之中,交往的数量与质量,影响着他的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状况。
具体到个人而言,是否有关系密切,可以随意倾诉郁闷、交流感情、表达真实思想和苦恼,并能获取情感支持和理解,得到有效帮助的亲友,以及这种亲友数量的多与寡(6个以上为多,3~5个为中等,1个没有最糟),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身心状态与健康水准。
一个人,如有较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,包括家庭、夫妻、亲戚、朋友关系,能得到较多的社会成员之理解、支持,那他在挫折、失败、失落或身心欠健康时,能借助的社会资源就多,自我走出困境的可能性就大,自我调适能力就强;反之,很容易罹患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身心疾病。
在长期的肿瘤临床实践中,我们注意到一个鲜明的事实:同样生了肿瘤,夫妻恩爱、每次就诊夫妇随诊的,以及老年患者中子女孝顺、每次陪同就诊的,社会交往比较广泛的,其治疗效果明显较佳,康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。因此,对肿瘤患者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,是影响疗效及康复进程的一个大问题。
身心修炼功:不仅仅促进身体康复
体能锻炼对癌症患者是有益的,然而癌症患者又有着一些不同于常人之处,故进行体能锻炼时,应注意以下要点。
(1)循序渐进原则:癌症患者体能较差,但较之常人,大多有着急迫的康复需求,常会表现出过于急迫而不讲究循序渐进的冒进性,这是有害无益的。须知体能康复是个缓慢的过程,欲速则不达;不仅不达,可能会因过分消耗体力而不利于康复。
(2)适度原则:癌症患者的体能锻炼,必须讲究适度,每次运动后,只可微微出汗,自感舒适,而不能感到太疲劳。
“人欲小劳,但不可大疲”,就是古训。我们遇到一些较年轻的患者,拼命锻炼,每次大汗淋漓,结果并发气胸,病情恶化而不救,或大汗虚脱后全身情况转差。因此,宁可慢些,不可过度,不可疲劳,此为关键。
明天请看:肝癌、胃癌、肠癌饮食建议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