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凤岐的《养生餐桌》30---健脾补虚的“营养之花”
2011-08-28 22:40:03| 分类:
养生餐桌
| 标签:
|举报
|字号大中小 订阅
黄豆,健脾补虚的“营养之花”
黄豆,色黄入脾,是滋补脾胃的重要食粮。它能够健脾宽中,脾胃虚弱、消瘦少食的人吃些黄豆,可以增强脾胃的功能,逐渐消除食少腹胀、食欲不振的症状,使虚弱的人增长气力,健身宁心。补益脾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益气养血,养好脾胃这个后天之本,可治疗贫血等症,同时造就好的肤色和气色。同时还不能忽视黄豆消水肿、除湿痹的利水功效,对于这一点,黄豆芽的效果更佳。
健脾宽中和益气养血的“豆中之王”
我国作为黄豆的发源地,不仅种植历史悠久,地域广泛,而且食用极为普遍。看看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里,从每天炒菜用的大豆油,饭桌上的炒黄豆芽和烧豆腐,再到豆浆、豆奶粉和豆干等各种豆制品,什么时候会少了黄豆的影子?相对于“补肾之谷”的黑豆,黄豆更有“豆中之王”之称。
李时珍说“豆有五色,各治五脏”,那么黄豆与我们的五脏六腑中的哪几个最相宜呢?脾胃。脾属土,色黄的食物多入脾,黄豆性味甘平,入脾经、胃经、大肠经,它最大的一个功效就是滋补脾胃。
清代的饮食文化书籍《随息居饮食谱》说“黄大豆”可以“补中”。什么是补中呢?中医把人的整个体腔视为“三焦”,就像一个小宇宙一样包罗着人的五脏六腑,其中脾胃处于中间位置,被称为“中焦”,一般提到“中”时,说的就是脾胃。所以“补中”简单来说就是“补益脾胃”的意思。
那么黄豆补益脾胃的功效主要体现在哪里呢?先来看它的一个重要作用——健脾宽中,它能增强脾胃的功能,改善食欲不振。可以理解为补脾益气和宽中下气。不过,这两个“气”是不同的。“补脾益气”是说改善脾胃的功能,能正常的运转,就像增加了它们的“气力”一样。
脾胃是后天之本,脾胃好,吃东西香、身体棒才是硬道理。可有些人就是没胃口,吃一点就饱,还容易饿,这就是脾胃出现问题了。什么原因呢?但凡脾胃的病都和“吃”有一定关系。我们知道胃是受纳食物的,脾主管运化,就是将胃里的食物进行细化,然后输布营养至全身。可是有些人在饮食上很不节制,吃得过于甘腻,古时候称为膏粱厚味,虽饱了口福却加重了脾胃的负担;还有的饮食没有规律,饥一顿饱一顿,这样就把脾胃吸收和运化的节拍打乱了,就像一个人工作不按时按点,怎么能不出问题呢?所以脾胃就不能再正常发挥它的功能了。比如说吃不下,就是脾的气力虚了,运化不了了。这时黄豆就能帮助脾胃增加“气力”,恢复功能,让它重新“振作”起来。如《延年秘录》里就说,“服食大豆”能够让人“加气力,补虚能食”。
“宽中下气”就更好理解了,是说脾胃的功能好了,就不再有胀满、吃不下东西的情况了。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,在吃不下饭时,会感到胃里有股气发胀,或是胸膈发闷,这就是气滞,一般是情志抑郁引起的。
明天请看:黄豆吃法多,最宜煮食
评论这张
转发至微博
转发至微博
评论